平原县“智慧大棚”荒废:千万财政拨款设备生锈,农民感叹“不如手工种菜”

德州新闻网 阅读:2 2025-05-24 04:18:25 评论:0

近年来,随着科技的发展,农业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,各地纷纷投入巨资打造智慧农业项目。然而,在山东省平原县,一座耗资千万的“智慧大棚”却成了荒废的代名词。设备生锈,农民感叹“不如手工种菜”,这究竟是怎么回事?

这座位于平原县某村的“智慧大棚”于2018年建成,占地约50亩,总投资达1000余万元。项目由当地 *** 主导,旨在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,提高农业产量和品质,带动农民增收。然而,如今这座大棚却成了摆设,设备生锈,荒草丛生。

据了解,该“智慧大棚”配备了先进的灌溉、施肥、温控等设备,原本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。然而,在实际运营过程中,却出现了种种问题。首先,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,设备长时间得不到维护,导致部分设备损坏。其次,农民对于“智慧大棚”的运营模式并不适应,认为其操作复杂,不如手工种菜方便。

“我们这里以前都是手工种菜,现在突然换成这种高科技的东西,我们都不太会操作。”一位农民表示,虽然“智慧大棚”的初衷是好的,但现实情况却让他们大失所望。

此外,由于“智慧大棚”的运营成本较高,农民们普遍认为收益并不理想。据村民反映,自“智慧大棚”建成以来,农民的收入并没有明显提高,反而增加了负担。

面对这一尴尬局面,当地 *** 也感到了压力。据了解,该项目的财政拨款主要用于设备购置和基础设施建设,而后期运营和维护则由村民自行承担。面对如此高昂的运营成本,许多村民纷纷表示难以承受。

“ *** 投入了这么多钱,结果却成了摆设,真是太可惜了。”一位村民无奈地说。

对此,有专家指出,智慧农业项目要想取得成功,必须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,因地制宜。一方面,要加强农民的科技培训,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;另一方面,要降低运营成本,让农民真正受益。

对于平原县的“智慧大棚”荒废问题,当地 *** 表示,将采取措施进行整改。一方面,将引进专业技术人员,对设备进行维修和维护;另一方面,将优化运营模式,降低成本,提高农民收益。

总之,平原县的“智慧大棚”荒废事件再次提醒我们,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,必须尊重农民意愿,充分考虑实际情况,才能让科技真正为农民带来实惠。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德州新闻网是德州市综合性信息枢纽,每日更新民生政策、突发事件及国际热点,搭建‘德州看世界,世界看德州